2013年的湖南,以一場席卷多個市州的霧霾天氣開始,剛剛落幕的湖南省兩會上,“十面霾伏”成為各方關註的焦點。梳理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不難發現,霧霾治理亦成為今年的重要工作目標。“治霾”所對應的工作舉措,既是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積極落實,也是對群眾熱切期待的及時回應。
  在不少湖南人的意識里,“霾”在三年前還是一個生僻字,兩年前還是“北京特供”,去年卻成為湖南天氣狀況的常態。湖南省環保廳發佈的2014年1月份湖南6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排名顯示,長沙、株洲、湘潭、岳陽、常德、張家界6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天數比例高達95.2%,其中輕度污染占19.9%,中度污染占31.2%,重度污染占33.3%,嚴重污染占10.8%。
  影響6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是細顆粒物(即PM2.5),正是霾的主要構成成份。多輪霧霾的侵襲,對湖南的兩型社會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形成緊迫的倒逼之勢。今年的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,沒有迴避大氣污染的問題,而是將加大霧霾治理列入今年的工作目標,並明確了工作重點:“以天更藍為重點,加大霧霾防治的工作力度、投資力度和政策力度,推進重點行業、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,完善長株潭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和監測網絡,分批啟動其他市州城市、重點工礦城市大氣監測網絡建設;加強汽車尾氣治理,推廣新能源交通工具,對所有機動車實行綠色標誌管理;加大建築工地粉塵管理力度。”針對細顆粒物排放和污染“大戶”,政府工作報告中還特別提出,要“重點加快節能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後產能項目建設,努力完成火電、水泥、鋼鐵、石化、有色等行業企業脫硝設施建設”。
  各地的空氣污染的確不容樂觀,湖南省將治霾寫入政府工作報告,說明瞭政府對空氣質量問題的高度關註和公眾民意的積極回應。事實上,自去年年底以來,湖南省政府的“治霾戰略”已全面鋪開,既有明確的目標任務,也有清晰的路徑措施。
  根據省政府出台的《貫徹落實<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>實施細則》要求,到2017年,長沙、株洲、湘潭、婁底、永州等5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在2012年基礎上下降20%以上;岳陽、常德、湘西州下降15%;其他市州下降10%。從今年1月起,我省將實施嚴格的大氣污染防治考評和信息發佈體系,上述6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將每月進行排名,併在主要媒體上公佈;到2014年底前,完成14個地級市細顆粒物監測能力全覆蓋。
  近兩年,老百姓對大氣污染的危害感觸很深、怨言頗多,治理好大氣污染,既是最大的民生問題,也是經濟問題、社會問題。現在,隨著霧霾治理列入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,從探尋原因到提出對策,從立法到執法,從預防到治理,一系列的工作都在扎扎實實地推進,我們有理由相信政府治霾的決心,樂見湖南決策層力推兩型湖南建設的務實之舉。然而,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我們看到,英美等國一些城市花費了近50年時間才恢復空氣質量正常,說明治理霧霾必將是一場持久性的攻堅戰,而大氣污染成因複雜,既有重化工業排放的原因,也有機動車尾氣的“貢獻”,更決定了治霾是一項系統性工程。衝破“霾伏”,還需全社會不懈努力。  (原標題:樂見治霾寫入政府工作報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c30jclm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